- f. v% T5 T& q3 ~5 }$ g
# V. O4 d( T3 L- m. H: i; X+ E 潜江新闻网讯(记者齐善文)8月7日,我市第一个万米诗词长廊在省级美丽乡村龙湾镇瞄新村的田间地头亮相,40多名乡村诗人代表在这里相聚,共同庆祝。这是由市诗词楹联学会章华诗社、龙湾分会和龙湾镇瞄新村联合举办的诗词进乡村活动现场。, q* F7 U4 Q0 l& z- z" g' O+ [
; _0 m% f7 W. S$ |4 r

; _% v* t9 L |/ A- M' c9 p
$ s$ `' i/ d) `% J* | 乡村农民诗人观读诗词牌. e" s. _7 U9 e+ g; H
b c4 x$ y4 q0 i3 {5 P. l; i
, q, }+ |4 S, j ~ * u7 o/ T5 d n' c( R+ V
记者行走在瞄新村诗词大道上,只见整洁刷黑的道路绵延远方,路旁绿植修剪一新,河水清澈干净,一块块诗词牌之下,村民三五成群观之读之,宁静而平和……一幅村容村貌良好、民风淳朴的美丽乡村画卷在眼前铺开。据章华诗社社长罗德英介绍,该长廊展示了由市诗词楹联学会章华诗社、龙湾分会300多名农民诗人创作的1000多首诗歌。
, C1 ?$ }3 i W" p! t
, |4 W/ p, t8 ]$ F2 p “潮生浪涌大门开,商贾乘风远道来。水路畅通添便利,稻虾联产聚鸿财。田畴沃野凭君绘,绿树红花待客栽。喜看瞄新描壮景,祥云缭绕放鹰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龙湾分会会长张玉华写的《美丽乡村赞》。他的诗歌质朴、热烈,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对家乡、对生活、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 p/ D" S: y1 V5 `: D4 _4 Z6 T) y/ z; D& t" m4 w' f
赵常宽是村里的致富能人,28亩的虾稻田,今年收益超40万元。人逢喜事精神爽,他不仅准备换新车,写诗热情也高涨。“三五知音笑口开,言欢把酒暖心怀。西沉红日情难尽,更喜清风送月来。”他写的《战友瞄新聚会》,豪爽之情溢于言表。/ W& M7 j1 h0 @0 c% ~
, I6 s# F7 W/ @' {5 ^4 V5 f6 [7 Z
残疾人也加入到写诗的队伍中来,听力残疾的草根诗人林咏也是个写诗积极分子。“建国腾飞七十秋,柳枝鹊立亮歌喉。小康圆梦春光好,绿岸农庄矗玉楼。如画美,是田畴,山清水秀万方讴。轿车油路新时尚,沃壤机耕不见牛。”在他眼里,《农村巨变》这首诗可谓是亲身经历。+ k# o. a. @+ q
' q% P3 x! ]3 o
大家就是凭着对生活最真挚的热爱和对诗歌质朴的喜欢,不断地创作。有些草根创作者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用手中的彩笔,画一面鲜艳的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从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从此,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民族,在世界的东方,顶天立地……”这是70多岁的农民诗人章启明写的《画国旗》,前不久还被人民网转载,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 V# O2 v( X! a9 }
- x- N+ x/ a, l: K 上万米的诗词大道,延伸到了田畴中间,村民们“不是在写诗,就是在诗词大道上”。一个乡村的村民们对诗词如此之热爱,不禁让人惊叹。
w2 P# c- D# G$ ]6 H
+ |) V+ ^/ `6 c6 G/ y “以前大家可没这么好的闲情雅致来作诗。那时候的瞄新村路难走、水难通、田难种,村民连温饱都成问题。”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唐于华介绍。现在,大家搞起了虾稻共作、“四水农业”,人均收入由几千元上涨到了15000元,今年还有望突破20000元。近年来,村里道路都已经刷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2016年,村里还获得了省级美丽乡村的称号。8 e$ _) Y8 O7 Q9 q0 [
5 q% `: B% L! T" n; U$ d
“村民很爱惜这块牌子,都自觉维护村居环境。”唐于华说,村民富了口袋,美了面子,就想着要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大家希望能给美丽乡村注入更多的文化灵魂。% |3 c4 i& K0 @
8 S, F3 W7 E7 X; y
于是,他们就和潜江诗词楹联学会章华诗社、龙湾分会联系,决定让诗词文化走进乡村,不久前,成立了村章华诗社瞄新分社,建了两百平方米的诗廊和万米诗词大道。“打造出随处可见的诗词文化氛围,让村民能充分表达出热爱祖国,赞美美好生活的真情实感。让美丽乡村不仅美了颜值,更有了文化气质。”唐于华说。4 Q, `% [/ [7 c% m" O
+ [8 q* A9 C: ~2 @ t7 K
“大家十分爱国、爱家乡,写诗热情非常高,这是我们喜闻乐见的。现在,各个乡村也主动联系我们,希望诗歌能进到村里。”潜江市诗词楹联学会章华诗社社长罗德英说,村民们对诗歌的强烈认同,也成了他们创作的不竭源泉和动力,他们将每年走进几个村,让诗词文化走进更多田间地头,滋润更多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4 N' M" M, |8 f* f
8 C6 i+ d8 p* D; o 一首首饱含深情的“乡味诗歌”,正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表达。如今,村里难走的泥泞小道变成了整洁刷黑的发展致富路,又成了富有内涵的诗词大道,更是村民走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1 z# C3 b: G, _5 c
& \0 ^0 s) D+ v, a* h; z
|